7月份在深圳,做了第一场线下聚会。
那时候是被几个深圳做店群的老板承包了,所以我屁颠屁颠过去。
承包的老板在聚会结束之后,给我发了个红包,还不小。
后面的时间里,偶尔联系着,帮他们推荐了几个买店的资源,这几天刚好过潮汕的时候,他给我发了条信息,全款提了帕拉梅拉。
这个消息对我来说,无可厚非在前瞻性方面是一种非常强的认可。
反观今年在外面做聚会的次数有十几次,也有见过几十个做店群的老板。
但是相对来说,某些老板在店群这种事情上太过于感性。
什么叫感性呢?
就是过度依赖自己的想法和感受,幻想中起店。
我的理解是,如果你的想法有用,那么你早就起飞了,而不是等到现在的狼狈模样。
举个简单例子,有个老板A有4个天猫,但是他做的很一般,问我怎么办?
我看了他店铺的数据,其实很简单,做店铺的人没有选品思维。
然后教了他们怎么去选品做数据,然后怎么样给团队设定KPI和考核。
做了几个月,他说不行啊,老白,没效果。
我看了老板A的店铺,确实不行,因为他的数据他之前的方法去做的。
我给他的建议是,你继续加店铺顺便把团队的人给替换一下。
但是老板A的想法是,我要先把店铺单产干上去,然后再考虑团队的问题,如何?
我说,方法和技巧都交给你,想怎么做,你随意。
结果又干了几个月,还是没起来,诊断了一下店铺,还是老问题。
我已经不想给他建议了,因为怕伤了他和他兄弟们的感情。
其实本身有4个天猫店的情况下,要如何替换团队?
我的建议是加店,加人,然后分组。
比如再加2个店,总共就会有6个店,把原有的人分开,分为3个组,每组两个店铺,每个月3组人进行PK,执行末位淘汰制。
最终6个店铺里,有4个店铺会做的非常的棒,那剩余的两个店铺,其实就是鲶鱼。
还有个老板B,人骚话屌。
给他托盘了一个完整的运营计划。
他第一天照干,第一周照干,不行,太慢了,先干几轮动销。
动销之后1个月,犹如一潭死水,问我怎么办,我给建议:慢慢做吧。
他急不可耐,又去干了几波动销,依然一潭死水,问我求救:我给建议:慢慢做吧。
老板B颓了,我跟他走的路也渐行渐远。
希望他有一天终究会醒悟过来,毕竟店群要沉下心来做,真的是要慢慢来。
前几天直播的时候,反复强调一个点,就是加店、加店,再加店。
为什么?
因为明年你想着一个店起来再做另外一个店,这种模式是不复存在的。
当你第一个店铺做到80分的时候,你去做第二个店铺,可能你第二个店铺做到40分的时候第一个店铺就掉到60分了,这个时候你是把精力花费去做第一个店铺还是做第二个店铺?
反而真能够让你成功的方法是,第一个阶段,你做10个店铺,起来3个,然后3个店铺进入第二阶段。剩下7个店铺继续下一个周期的第一阶段。
这里的关键点是什么?
你要有持续不断地店铺,能够给你运转,那解决店铺的来源最大的问题就是,横向招商。
标签: 店群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